极边腾冲,千年传承今何如?
千万人网 腾冲人的掌上家园
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千万人
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晌午,
腾冲某个小村落……
太阳高挂天际,村里幽静异常,田野里泛起金黄的麦浪,几只白鹅在小溪里嬉戏,零星的村民慵懒地行走在青石小路上,清风抚面而来,叫人好生惬意。
漫步村中,耳畔忽然传来一段悠扬婉转的声腔,抑扬顿错,隐约有几分戏韵。
循声望去,只见道路旁竟突兀地立着一座明清制式的建筑,屋宇飞檐斗拱,栋梁雕红画绿,正当中是一个高台,几个人影正在上面舞动。
等走近了观瞧,但见台上的人儿穿红着粉,吟腔哦调,一旁有人帮腔应和,有人伴乐伴奏,确实是一个戏班的制式。再看他们的手眼身法,皆张驰有度,显然是练家子。不一会儿,台下引来三三两两的游人,四周也逐渐聚拢几位闲适的村民……
这是在做什么呢?原来,荷花镇甘蔗寨正在这儿排演佤族清戏。
眼前这个戏班子是甘蔗寨的佤族清戏表演队,今天他们在排演几个经典曲目,有《安安送米》、《天上有星星》、《文龙辞妻》等。队伍不大,台上的角色,幕后的帮腔,连同伴乐的,笼共也不过10来个人,皆是当地的村民。
说起佤族清戏,有的人可能是头一回听说。清戏又叫湖北高腔,是明末清初,湖北人源于古老的青阳腔,创造出来的一种新戏曲,曾流传在襄阳、荆州、黄冈等地,角色有类似生、旦、净、末的区分。清道光、咸丰年间,随着腾越社会经济、文化的发展,甘蔗寨因其显要的地理条件,成为了那个年代商旅、马帮、军伍必宿的驿站,汉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,清戏就在甘蔗寨传播开来,久而久之,逐渐异化为佤族清戏。
佤族清戏的剧目故事感人,情节生动,文辞优美,人物性格鲜明。过去,一般在春节期间走村串寨巡回演出,兴盛一时,20世纪20年代后渐趋衰微几至灭绝。1984年,经腾冲县文化部门发掘整理,培训演员,销声匿迹了半个世纪后得以重见天日,并成为腾冲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族文艺之一,被誉为“珍贵的民族剧种”,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谁能想到,在腾冲这个仅数百人的小村落里,竟然还保留着这么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。谁又承想,眼前这支小小的表演队伍,竟然是全国仅余的唯一一支佤族清戏表演队。
这是一个濒临消亡的戏种,能“活”到今天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。
腾冲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,是云南25个边境县市里唯一以汉文化为主导的地区,同时又世代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,有回、傣、佤、傈僳、阿昌等20多个民族,又因与缅甸邻近,自古就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节点。
长期以来,中原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、异域文化在这里激荡融合,形成了以和谐、和顺为核心,以开放、包容为基本特征的“腾越文化”。这样奇特的环境里,诞生了马帮、商旅、翡翠等各类文化元素,以及许许多多民间特有的艺术和技艺,它们记录着这里人们的生活轨迹,彰显着这块土地独特而迷人的气质。
但到了今天,在现代文明的交撞中,不止佤族清戏,还有许多民间特色艺术、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,面临着生存艰难,甚至失传的境地,比如大家熟知的皮影戏、油纸伞、宣纸、土陶、竹编等……我们统称它们为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简称“非遗”。此外,在不知名的角落里,还有多少文化和手艺消失得悄无声息呢?
那么,腾冲已知的“非遗”什么情况呢?
2005年腾冲率先进行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,全县范围内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个项目,80多种。比如汉族的洞经古乐、皮影戏、花灯、扬琴、鱼鼓等,佤族的清戏,傣族的嘎光、傣戏、麒麟舞、白象舞,傈僳族的“上刀山、下火海”绝技、跳嘎、三弦舞,阿昌族的蹬窝罗,还有遍布各民族的山歌、情歌、刺绣、壁画、民族乐器等。
洞经
三弦舞
蹬窝罗
上刀山下火海
截止2017年3月,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,各级名录项目共有74项,代表性传承人共有218人。其中有国家级名录项目2个(腾冲佤族清戏、腾冲皮影),国家级项目传承人2人(李家显【已去世】、刘永周);省级名录项目5个,省级项目传承人15人;市级名录项目及传承人86项;县级名录项目及传承人182项。
近年来,国家加大对国家级、省级项目的保护力度,使佤族清戏、腾冲皮影戏、腾冲洞经、扬琴花灯得到有效保护。2015年腾冲皮影戏传习馆在固东刘家寨落地建设。市文广局先后在荷花甘蔗寨、固东刘家寨等地建成1个佤族清戏传习所、7个皮影戏传习所。数次举办佤族清戏、皮影戏、洞经培训和汇演等。2016年,邀请国内专家学者,成功召开了腾冲佤族清戏、腾冲皮影戏学术研讨会。2017年4月获批成立腾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。
江玉祥教授在腾冲皮影戏学术研讨会上发言
刘永周向记者展示最具历史的皮影(图片来源:央广网)
可以说,腾冲市在“非遗”的保护工作上是十分给力的。
但是单靠政府部门的保护显然不够,在挖掘、保护、传承的同时,还需积极引入社会各界的参与,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,对适合市场运作的项目研究尝试对其开发利用。直白地说,要让它们产生经济价值或社会效用,甚至能够自己造血。毕竟当下,只有国家级和省级名录项目才能获得资金扶持,但更多的是市级、县级项目,它们还需要另寻途径,这时候,引入企业和市场就十分有必要。
2017年是腾冲“非遗”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,政府部门积极引导,知名企业积极参与,像恒益集团和“丝路碧玉”,都成立了各自的“非遗”体验园区。
高黎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“非遗”一条街
绮罗商贸城“非遗”体验馆
位于高黎贡产业园区的“非遗”一条街由恒益集团策划打造。去年11月,园区升格为省级文化产业创意园区,目前有皮影、土陶、纸伞、荞艺、竹编、抄纸、布鞋、根雕等非遗产业,并开设了集加工、体验、销售为一体的展销馆,形成了园区内一道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。每个馆都是一个“非遗”专题文化展示区,可以让人们追溯它的历史,感受它的前世今生。
园区简介
刘永周后人皮影戏表演后台
孙氏土陶馆展示的传统土窑
土陶成品展示
90多岁的荥阳油纸伞传承人郑映海
荞艺制品
藤编女士挎包
手工老布鞋
位于热海路上的绮罗商贸城,由腾冲知名的“丝路碧玉”投资开发建设,今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。园中引入封家古茶、千年土陶、越州皮影、古法抄纸、竹编漆器等“非遗”项目,邀请名家后人在这里搭台展示、汇演。当走进绮罗商贸城,你会惊奇地发现,这里根本就是一个腾冲古文化展示厅,你可以亲口品尝有腾冲茶祖之称的“封家大碗茶”,亲手触摸光洁细腻的“腾宣”,亲眼目睹蒋家土陶后人现场拟胚塑形,还可以台前台后地观看老匠人是怎样表演一场“皮影”……喝老茶、抽老烟、看老戏,这里充斥着浓烈的老腾越氛围,轻易就把人引入到了那个先辈生活的时空,仿佛穿越了历史,让人熟悉中带着新奇……
馆中的“非遗墙”
身着传统服饰的茶掌柜
手抄纸的制造过程演示
蒋氏土陶传承人在捏造土胚
十二生肖茶饼
“越州皮影”表演后台
精美的漆器
扎堆品老茶
扎堆看老戏
此外,一些景点景区里,也开始增设“非遗”点。比如北海湿地,当你在游乐的同时,或许也能从那一条小而紧凑的“非遗”集市上,感受腾冲特有的韵味。
曾有资深游客说,走遍了全中国,也找不出第二个像腾冲这样奇特的地方:一方面她秉承着汉文化的传统,中原早已失传的许多习俗和民间技艺,依然完好地在这里保留了下来;另一方面,她又兼具边地少数民族的特色民风民俗,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。
而今,我们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独特而多姿多彩的文化基因。
当你来到腾冲,不仅会感叹于她出色的自然景观,更会流连在她厚重的文化氛围中。
腾冲是你一生一定要去的地方!
万年火山热海,
千年古道边关,
百年翡翠商城…
人们一路走来,又一路行去,
青石板上,隐约还回荡着几许驼铃声——
“叮铛,叮铛 ……”
▼点击【阅读原文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